您现在的位置:论坛比分直播,篮球比分直播 > 舞文弄墨 > 明清老街轶事【一】
返回列表 我要发帖

18196
浏览

1
回复

  • 26主题
  • 0帖子
明清老街轶事【一】
楼主

明清老街轶事【一】


早晨,我只是为买个菜,不知不觉中,我又转到了苏埠老街!我真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次这样的愚痴了。

是年岁已高,还是对老街那熟悉的身影给予一种眷念?我不知道,可我用觉得不去老街转一圈,心里就不踏实会憋的慌,只要一踏入老街那青石板与鹅卵石铺成的街面,看到老街那清灰色的砖瓦,还有那木制的排柱和铺板门,我的心里呀,无形中就感觉舒服多了。

这到底是怎样一种心态?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苏埠老街,始建于元,兴于明,繁盛于清,迄今已有千年历史。苏家埠的繁荣,缘与当年淠河水路便利,舟楫穿梭,形成了竹木茶麻等在此集散、运转,在此渐成码头、商铺,同时也引来了南来北往的商客云集于此,建立会馆,使苏埠的经济如日中天,享有“小南京”美称。

明清老街,苏埠古镇,布局合理,设计独特,棋盘街道,街中穿巷。东南西北四道闸门,每道闸门又加固一道闸门,称之二道闸门(过去,县城的门称之城门,老街略小于县城称之闸门),每到夜幕降临时分,所有闸门一旦齐刷刷关闭,纵使神仙也难进出,更何况盗贼乎?可见老街的防御系统是多么牛逼!

正是老街的坚固磐石,国共内战期间,徐向前元帅为攻打苏埠老街的国民党势力,只能采取外围内困,整整耗费四十八天,国民党部队在弹尽粮绝、饥饿难熬情况下,才功亏一篑失去死守,这与老街四道闸门是分不开的!

怎奈,时代的日新月异,老街的四道闸门不见了,昔日的苏家渡口不见了踪影,老淠河河底如今也枯水干裂,连同河底的沙石全被利益集团抢劫一空,千疮百孔的老街人去楼空,早已毫无遮体,随时随地都有颠覆倒塌的可能!

惟有老街鹅卵石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依稀可见,尽管在年轻人的眼中显得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甚至一不小心就被车辙颠覆,然后会留下一连串的无奈的怨恨,然而在成年人的心中,老街的街道蕴藏着读不尽的史书,诉不尽的情愫,让人久经世故!

鹅卵石,是那么蹭亮透彻,神气十足,仿佛用石蜡打磨了一般,又宛若老人披上了一层新装,是那么的质朴,那么的养眼,又是那么的不可一世。

岁月蹂躏了鹅卵石的青春容颜,鹅卵石也为岁月披上了一层永恒的袈裟。鹅卵石,见证了老街曾经的辉煌与繁荣,也见证了老街曾经的衰落与沧桑!

一场春雨,鹅卵石显得格外清新脱俗,靓丽非凡,色泽润滑,仿佛能工巧匠精心雕琢,宛如画家潜心点缀而又大胆着墨的中国画,柔和中透出刚毅,细腻中透出傲骨!

鹅卵石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力道的挤压方寸有余,既完美统一又不单调枯燥,为的是形成平坦的路面,好方便行人来去。

青石块镶嵌在街面中央,一字长条铺开,每一块青石条长三尺有余,宽一尺有方。令人惊叹的是中央琢磨成的沟辙,深度足有两寸之多!

试想,青石块大多为为石英砂岩,块度大,硬度强,能形成如此的车辙,需要多少车辆来回穿梭,需要多少时光昼夜去打磨雕刻啊!

我到过浙江乌镇,也去过肥西三河镇,单从街面上的人工打磨,很难与苏埠老街的路面一比高下。苏埠老街的路面,沟壑有度,镌刻刚柔,没有做作,不加修饰,清秀风韵,有柳体般透骨,有颜体般柔和,润泽光鲜,古色古调,原汁原味,这在所有古镇中堪称难得一见的真品!

徜徉在老街的路面,追溯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不能不感慨老街曾今的辉煌与繁荣,不能不感叹时间煮雨岁月无痕!

走近老街,刘铭传的当铺旧址依稀可见,王八滩的风花残月余音犹存,人们在茶余饭后还能浮想联翩,谈吐自如,看来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笑料罢了!

如今,火星庙的传奇故事已经弹出了人们的视野,大小沛塘的风水格局已经淡化了昔日的风采,唯有老街的断垣残壁,依旧在我行我素,执着坚守,承载着老街的风采,见证着老街的沧桑!

尤巷子,伞巷子,桐川巷子,外加一人巷子,是连接几条大街的必经之地。在这些巷子里,曾经的手工业者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手艺,独特的创新,迎合了顾客的青睐。经商的百姓,积善成德,诚信经营,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

“火烧四街头,不烧中间夹底尤”,演绎尤家的米行经营有道,向善若水,厚德载物,才有尤家的天道酬勤!

炮竹街,篾匠街,泾渭分明,各守本分,比起东大街、南大街和西大街这些综合性街道,虽然逊色,但是,能够做到商业模式,整体统一运作,凌而不乱,实属不易!

隆盛米行,属六安市裕安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人发指的是,两边的大门眼看将要塌方,现如今用木桩支撑着,墙下的砖块已经风化,随时随地都会坐化,无论是过客还是看客,无心担忧,也无人问津,实在叫人揪心,令人心寒!

老街坊,清静无为,老式的木质铺板门还能如数家珍,那些经过翻修后的墙面,只能靠红砖伺候了,白色的墙面,与对面的老式铺板门交相辉映,新老娘舅,别具特色!

不过,翻修归翻修,明清老街的风味依然如故,封沿口的拱形墙,沿口上的封沿砖,以及墙面上的灰瓦封山,每个细节的点缀雕刻,都不失明清建筑风格!

当年的西大街,繁华落尽,剩下的依旧是老街挥之不去的缩影。河埂桥变成了低洼的路面,昔日张灯结彩的顺河街道,失去了门庭若市的喧哗与躁动。王八滩消失殆尽,当年风花雪月,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荡然无存了!

老街,古色古香,韵味依旧,灵气涌动,尽管铅华落尽,岁月不待,只要门前呈现出杂乱无章的架势,哪怕是一堆砖块,几根无规则的晾衣杆子,几片塑料薄膜覆盖遮挡,甚至不太雅观的绳子拉起的晾衣竿子,就是有了这些不规则的点缀,说明老街还有朝夕相守的人儿。灵气带动人气,这就是老街人的生生不息!

老街,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岁月洗礼,烽火连三月,单骑走千里,四十八天大捷,红色精神名扬,烙在人们心坎里的那些陈年旧事,仿佛让我再次去聆听着岁月的咏叹,去感受着老街的情味深长!

伞巷没伞了,一路见不到几个认,该走的都走了,留下的是守家的老人,再也见不到制伞的人了。我多想撑一把红纸伞,顺着老街坊的巷口,踏着红尘栈道,寻一路春雨,揽一束花香,思一片温情,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

东大街,房屋沿街坐落,古典的,中式的,顺其自然,因陋就简,只要不倒塌不漏雨,怎么装扮都行,不求唯美但求实惠,不图张扬只图名不失传。

老街的建筑,有着古色古调的内涵。青砖灰瓦,木椽框架,铺板门面,朴素典雅,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每家每户,庭院深深,深不可测,筒子结构,如数家珍。

天井院子,前后相连,一边厢房,一边排水,光亮通透,空气洁净。下水道设计有方,尽管暴雨成灾,从没出现水漫金山寺的惨状,可见,当年老街排水设施的布局,是何等的睿智啊!

老街的房屋高大通风,隔层的阁楼,简易的窗子,土墙与木质相结合,简洁与实用相兼顾。雕梁排柱,整体化一,雕工精细,保持完好。

这是一户超大的天井院子,但见方形门与拱形门相对,在造型设计上避免了单调乏味,让人赏心悦目。

这扇门,两边为木质结构,各有六个玻璃窗孔,既有和顺之意,又有采光之妙,实乃完美之举也。

房梁上方,层层加固,衔接有方,以至于千年沉香而不被腐蚀,方显出古建筑质量优质上乘。青砖灰瓦,土坯相间,沧桑岁月,历尽风雨,坚守而稳重。

经历了岁月沧桑之后,如今呀,老街里各类线条相互穿插,晴雨蓬层层点缀,让老街多了一些沉重,少了一丝辉煌。

断垣残壁,是老街与岁月抗衡留下的惨状;孤独终老,是老街与命运抗衡产生的结局。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从老街里,走出去的是精英,留下来的是精华,挥不去的是乡愁!

曾经繁花的街道,火爆的门面,在岁月洗礼中,显得清冷萧条。关闭的门面,褪去的色调,在静谧中日复一日。每一天,老街里很少有人进入,光顾的是陈年老酒,沉醉的是陈年往事,自豪的永远是守旧的老人!

冬雨无止尽下着,老街的街面,被雨水清洗得异常干净,凹凸不平的路面,唯有青石板和鹅卵石在雨水中,显得宁静详和,富有生气!

大概是天冷的缘故吧,老街显得异常清冷萧条,每条街道不见人的踪影。

或许是老人们出来不太方便吧,空巢老人最怕的不是跌倒了爬不起来,而是真不想给下辈们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老人们懂儿女!

或许是年轻人早些年就飞向了遥远的繁华都市,逃脱了破烂不堪的老街,终于解放了自我!唯有过年时,才悻悻地光顾一回老街,以求得心灵上的一丝安慰!

要是赶上风和日丽的天气,老街的老人们肯定会出来透透空气,享受享受阳光,温暖温暖身骨!

老人们最怕的是寂寞啊!

  • 3 主题
  • 1 帖子
1楼
苏埠镇这20年发展,把老街遗忘了
返回列表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发帖
网友跟帖
游客:1056717472
正文*(2000字以内)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