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皖西革命老区新型城镇化进程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王玮 发布时间:2017-05-25 15:21
字号: 下载我要纠错 打印 收藏

 

皖西革命老区包括安庆、六安两市和寿县、枞阳两县。 2015年区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2.9%,户籍城镇化率为20.6%,分别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7.6个和7个百分点。走出一条适合老区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促进我省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及推进区域脱贫攻坚都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皖西革命老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已经进入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拥有诸多城镇化特色发展、内生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一是脱贫攻坚政策红利叠加。皖西革命老区是国家和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已经并还将实施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促进皖西城镇化提速、脱贫摘帽与振兴发展。二是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对外交通大通道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宁安高铁开通运营,合安高铁开工建设,皖西革命老区迈入高铁时代。三是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农村金融体制、农村宅基地、户籍制度、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等改革加速推进,盘活了土地和资金资源。四是城镇特色发展初见成效。开展了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省海绵城市、省节水型城市等各类新型城市试点,涌现出一批特色小镇。

同时,皖西革命老区城镇化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有:区域农业贫困人口数量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难度较大;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强,城镇化产业支撑能力不足;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县城、乡镇规模普遍偏小,集聚力与辐射力不足,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能力较弱;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资源外流严重,资金短缺问题突出;生态保护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较大等。

皖西革命老区应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区域新型城镇化进程。

1.构建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城镇空间布局。皖西革命老区是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整体上属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区域城镇化发展基础薄弱,城镇化发展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必须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中,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分类确定城镇开发建设的尺度和强度。要以安庆、六安中心城市为核心,依托交通大通道和产业走廊,强化核心、点轴推进,推动城镇空间格局从分散型向点轴集中网络型转化,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集中,走出一条特色突出、集约高效、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城镇化道路。

2.推进与周边城市群(圈)融合错位发展。皖西革命老区地处合肥都市圈和武汉都市圈之间,区位和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明显,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与合肥都市圈、武汉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的融合,推动联动与错位发展,构建区域发展新动能,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一是要推动联动发展。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主动融入合肥、武汉优势产业链。重点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设备、智能和高端装备零部件等方面加强产业配套,积极承接相关产业转移,打造关键零部件集聚发展基地。二是要强化错位发展。要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发挥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休闲度假目的地、健康养老基地和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力争成为合肥都市圈、武汉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城市群的后花园。同时,安庆市应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弘扬历史文化,打造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皖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六安市应突出生态和环境优势,加强“城市双修”,打造山水交融的生态养生城市和省际交汇区域的中心城市。

3.增强绿色生态产业的支撑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老区生态资源优势明显,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老区自然生态禀赋,进一步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着力提升大别山绿色食品品牌美誉度,打造老区明星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等,推进大别山旅游“串点、成线、扩面”,推动观光旅游向全要素、全产业链旅游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健康体育、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不断增强产业对人口的吸纳力。同时,要抢抓脱贫攻坚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当地的风能、水能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进一步做大做强金寨、岳西等县的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提升皖西革命老区工业化水平,要着力推进老区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园区间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加快园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4.做专做精特色小(城)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是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是促进区域就近城镇化的有效载体。皖西革命老区城镇类型多样、特色明显,应充分尊重、利用和挖掘小(城)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民俗风情,按照国际标准和理念,设计、建设特色小(城)镇。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模式,大力引进具有国际影响的战略合作者,建设产业 “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的特色小镇。促进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中医药健康、休闲体育、生态农业、养生养老等优势产业,通过新建、做强、补足或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和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和社区功能。着力打造裕安区独山红色小镇、霍山石斛小镇、岳西温泉小镇等国家和省级特色小镇,促进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

5.强化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支撑。加快皖西革命老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打通对外大通道,疏通内部微循环,构建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安庆、六安到合肥、武汉、南昌等周边大城市的城际铁路,争取安庆、六安中心城区2小时到达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城市。推动建设济祁高速、德州-上饶高速桐城至枞阳段、岳西-武汉高速东延线、舒城-合安九高铁站联接线等高速公路项目,促进高速路与铁路网、国省道有效衔接。以长江经济带和淮河入海、引江济淮等航运工程实施为契机,加快沿江、沿淮港口和航道建设,提升安庆、六安港区域地位,促进干支相连、通江达海,提高区域航运能力。进一步发挥淠淮航道、库区航道等航运功能。依托脱贫攻坚项目和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大别山旅游通道建设,推动建设皖西大别山全域旅游示范区。

6.创新老区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加快皖西革命老区新型城镇化步伐,必须着力破解体制机制掣肘。以土地配置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有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等。深入推进区域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县域和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渠道及运营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资本市场、企业资本等各类金融资源,探索发行老区城镇化建设债券,大力推广使用PPP模式,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镇特别是特色小(城)镇建设,不断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创新皖西革命老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增强外来人口和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意愿。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信息